清道光元年(1821)

  整修正殿、後殿、三川門及步廊,歷時四年完工。同年重修鎮殿大媽神像,主其事者為臺郡三郊,匠師為泉州陳成居。

  三郊同獻「貺昭慈濟」匾,懸於觀音殿。


清道光2年(1822)

  天上聖母寶像修復工竣,11月16日午時開光安座。


清道光3年(1823)

  3月,臺灣縣知縣范邦幹獻「海國慈雲」匾。


清道光4年(1824)

  12月,總兵蔡萬齡獻「德配蒼穹」匾。

  旗山(蕃薯寮)由大天后宮恭請二媽分身,建立旗山天后宮奉祀。


清道光5年(1825)

  巡道孔昭虔獻「環海徧德」匾。知府方傳穟獻「德侔天地」匾。


清道光9年(1829)

  總兵劉廷斌領導第三批整修,包括全廟裝修檢漏。


清道光10年(1830)

  宮宇重修完成,奠定現在之規模,並立碑列捐款名錄,含官員、郊商、境眾,及澎湖、鹿港媽祖廟等。董事李濬成等八人共同獻聯「赤崁壯璇宮奉英靈為海邦砥柱,皇朝隆祀典欽慈濟本湄島淵源」。

  《臺灣采訪冊.臺灣府城龍局》(6月5日曾敦仁採):「府城龍脈,自馬鞍山發下,平洋二十里,直至東門進城。由卯乙入首,分枝結府學、道、府署等處……主龍直結紅毛樓,震龍兌向;左邊武廟、右邊縣署,左右高起為砂,兩界水繞聚明堂,其主龍之結,確證明矣。」明寧靖王府一元子園亭,即建於臺灣府城主龍之結左起高砂上。


清道光12年(1832)

  知府呂志恒獻「慈航普渡」匾。呂志恆死於張丙之亂。


清道光13年(1833)

  欽差大臣瑚松額獻「母德敷天」匾。

  閩浙總督程祖洛獻「寰中慈母女中聖;海上福星天上神」聯對。

  5月,知府把渾布獻「惠澤群生」匾。軍需委員方長齡獻「東海慈航」匾。


清道光19年(1839)

  臺灣縣知縣裕祿,重修天后神位。上書「勅封護國庇民妙靈昭應弘仁普濟福佑群生誠感咸孚天后之神」。


清道光20年(1840)

  正月,臺灣道姚瑩獻「皇清贊順安瀾八百載神功廣運歷宋元明以翊;天后宏仁利濟億萬祀聖德長昭統江河海咸尊」聯對。


清道光23年(1843)

  2月,英方藉《南京條約》告臺灣道、鎮妄殺英俘,耆英等遂擬臺澎道姚瑩、臺鎮總兵達洪阿之罪。閩浙總督怡良奉命渡臺逮解姚、達二人進京審問,舟至大洋,狂飆甚作,禱之暫息;抵臺,又見軍民紛紛罷市抗議。怡良因向大天后敬獻「慈航福庇」匾,以祈安全。姚、達逮京後,冤獲昭雪。


清道光28年(1848)

  7月,敕加天后封號「恬波宣惠」四字,新任分巡臺灣道徐宗幹特書之擬增入神牌,但因神牌新雕未久,乃改為製匾懸掛,於聖父母廳之神龕上方。

◄ 回上一頁 



服務提籃
結緣品